最爱“逮鱼”那些年,时常梦里“下河”去,不由想起小学事
2024-04-17 11:32:02作者:阳台草莓
老家村东北方向有条河,我们那里管“去河里”叫“下河”。小时候河里常年有水,下河“逮鱼”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事儿,虽然这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,可依旧印象深刻,想来也是回味无穷。
想起童年,我就会想起 “逮鱼”,想起“逮鱼”自然就想到了村东头的轩文(化名)同学和他有关的好多有趣的故事。
轩文属兔,比我大两岁。按村里老人传下来的辈分,我得管他俩叫“叔”,我却从来没这样称呼过他们,上学的时候谁也不在意。我们村那时候还有小学,在村南头。上二年级的时候,我就和轩文在同一个班了。轩文比班里很多同学大一两岁,懂的事情也多,是班里的孩子头。在学校里的玩法很多,经常领着班里的小同学变着法地玩各种游戏。
放了学,下河“逮鱼”是轩文最拿手的本领。他做的插网是我们班最标准、最实用的模型,我们都跟着仿照。用大一点带叉的树枝,两根枝条截齐头,在前头绑上横木棍,靠叉口二三十公分再绑上一根横棍,铺上纱窗,用细绳、铁丝系牢,就做成了插网,是那时我们用的最多的捉鱼工具。很少用耙网,耙网是近似于半圆水桶的网兜,绑上一根长杆子,只是在村里见过,用的时候不多。
论逮鱼的水平,我只能算初级,跟班的。而轩文属于高级,领头的。他逮鱼的方法最多,逮到的鱼也最多。我没少去过他家,水缸里养的鱼很多,净是大个的,我特别羡慕,对轩文特别崇拜!
那些年,河里的鱼最常见的有:“千条子”
、“老鼠头子”(一种头扁,灰不溜秋的鱼,样子不好看)、“扁瓜打子”(草鱼)
、也有成群的“小星星”(小鱼苗),
“拧拧沟子”
(泥鳅)也不少。
我们主要逮的鱼是“千条子”和“扁瓜打子”。鱼跑得特别快,迎着水似乎更快。我经常是手拿着插网在水里扑通、扑通地追,一网插过去,很多时候结果是空网而归,或者插上来的是“老鼠头子”、“拧拧沟子”,也可能端上来沙子和水草,只好甩甩网子,扔回水里,继续。逮到鱼的欣喜还是有的,要的是速度和对鱼游动方向的提前判断。只要网上了鱼,便兴高采烈地跑到岸边放进专门装鱼的油漆桶里。
可不管怎么努力,谁也没有轩文逮的鱼多,逮的鱼大。他总是有办法:水流不大的时候,在河水两边用沙子、泥打坝子,只留下一个网的空,放上网子,几个人赶鱼,等鱼离网一米左右时,迅速向前插网,猛抬。这个方法很有效,是需要两三个人协作的。水再小些,轩文会指挥我们将一段鱼多的河水两头堵截,新挖一个大些的水沟,让流动的河水改道。用脸盆泼水,直到这段河水几近泼干,所有的鱼就收了,我们叫“拾干鱼”。这是需要至少五六个人配合的。泼水的时候,不少鱼会被泼在沙滩上,只管用手去捡就可以了。水泼的差不多了,用网子一捞,满满的都是鱼呀!活蹦乱跳的鱼!
我经常带着家里的旧笊篱下河捞鱼,平时用笊篱逮到鱼的时候并不多,可这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,一笊篱能捞上好几条。把逮到的鱼放在提前挖好的水坑里,收好,我们要的都是活鱼,拿回家养着玩,几乎没人吃鱼。
鱼多的时候,就需要分,都是轩文主持分鱼,谁都听他的,服他的气。分鱼时,需要在沙滩上挖个坑,挖出水来,把全部的鱼都放进去,用拥沙的方法分割、缩小水坑,清点鱼的数量,不然游来游去的鱼是很难数清楚的。
逮鱼累了的时候,在河里打几个扑腾,扎几个猛子,洗个澡,是快乐的。
那么多年过去了我时常想起逮鱼的场景,几乎每年都要做几回逮鱼的梦,总有逮不完的鱼,有时做梦也会笑醒。回想起那段时光,是幸福快乐的,却又是无法言语的快乐,感觉再多的文字也是肤浅的、不全面的。想到“逮鱼”,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轩文。